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記者趙旭 劉玉龍 馬曹冉) 在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周云杰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于顛覆傳統制造模式,創造有效需求。同時,希望有條件的大型企業開放自身技術資源和平臺優勢,更好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另外,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完善跨境電商平臺相關政策和法律環境,促進“互聯網+外貿”服務平臺發展,緩解外貿下行壓力。
供給側改革重點在創造有效需求
周云杰說,家電行業屬于充分競爭的行業,“供大于求”的現象一直存在,對于高庫存的家電行業來說,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并非新問題。傳統的大規模制造是工廠與用戶分離,容易造成企業盲目生產和強行壓貨。因此,如何“創造有效需求”是海爾過去改革轉型的重中之重,海爾正在探索打造互聯工廠,致力于讓用戶能夠參與設計,整合不同需求,實現個性化“產銷模式”?;ヂ摴S的探索使海爾在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找到了一條既與需求側結合,又適合大規模企業變革的道路。
“互聯工廠不是傳統工廠的概念,而是一個生態系統,是整個企業全系統全流程都要進行顛覆?!敝茉平苷f。
他表示,轉型變革有兩大核心,商業模式變革和制造模式變革。前者是將以企業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強調“每單都有主”的目標,提供有效供給。后者則是從大規模制造轉化為大規模定制,實現用戶體驗的無縫化、透明化、可視化。這種定制的理想模式是生活場景的定制體驗,并可持續迭代。
開放優勢資源為創業者服務
海爾集團在支持“雙創”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創新。周云杰表示,大企業應發揮自身技術資源和平臺優勢,進一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他建議,有條件的大型企業要開放自身優勢資源,更好地為創業者服務。
周云杰認為,大企業擁有大量優勢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逐漸對社會開放。開放企業平臺為創客服務,既創造了社會效益,也為企業創造了經濟價值,二者相輔相成。
他介紹說,海爾就是通過轉型開放的創業平臺,讓每個員工從執行者變成創業者,零距離對接用戶,最大限度鏈接全球一流資源。與一般的創客孵化平臺不同,海爾創業平臺為創客提供包括制造、物流、創投孵化、人力資本體系等一系列創業資源,讓創客在開放的平臺上利用海爾的生態圈資源實現快速成長。這種模式大大提高了初創企業的成功率。
截至2015年底,海爾平臺上聚集了4700多家外部一流資源、30億創投基金、1330家風險投資機構、103家園區孵化器資源,誕生1160多個項目。同時,平臺有超過100個小微企業年營收過億元,已有22個小微企業引入風投,有12個小微企業估值過億,為全社會提供的就業機會超過100萬個。
完善跨境電商平臺相關政策和法律
面對當前我國外貿面臨出口下滑、制造業萎縮的困境,周云杰建議,宜從政策和法律的頂層設計切入,盡快完善跨境電商平臺相關政策和法律環境,促進“互聯網+外貿”服務平臺發展,緩解外貿下行壓力。
周云杰介紹,近幾年基于互聯網應用的B2B跨境電商平臺逐漸興起,參與企業眾多,短期看可作為緩解嚴峻外貿形勢的重要推手,未來將有望成為外貿主流交易模式。
“海爾希望通過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快速融入互聯網,分享紅利、加速轉型升級,實現供給側結構改革?!敝茉平苷J為,目前這種新興業態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面臨較多瓶頸。特別是在監管體制和數據統計方面亟待突破和完善。
對此,周云杰代表建議從四方面入手,完善跨境電商平臺的支持政策和法律的頂層設計。
一是界定B2B類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的資質,具備資質可以獲取針對性的政策支持。且不要僅以法人為授予維度,建議將資質直接授予平臺(多法人的聯合體)。
二是認可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的服務創新的業態形式,平臺是以服務節點參與到外貿環節中。建議從業務性質來界定業務類型,而不是以經營者身份來界定,厘定清楚受益主體。
三是明確平臺與經營主體的問責制度,誰受益誰承擔法律責任。平臺不是主要受益人,不應該承擔無限責任。
四是改外貿統計口徑為雙口徑統計,除現行的以申報主體所在地統計的口徑外,還可增加以貨源法人所在地統計的口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