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調一直被戲稱為家電最后的堡壘。十年前,國產品牌占整體中央空調市場的比例為43.32%,到2019年,這一比例提升至48.32%。國產品牌能在短短10年左右的時間迅速搶占市場,依托的不僅僅是技術創新能力,還有服務、洞察客戶需求和健康空調的創新速度。
一、群雄盤踞的國產品牌市場
從《中央空調市場》監測的50大市場主流品牌數據來看,氟機和水機品牌均增長有力,行業上升趨勢十分明顯。2021年中央空調行業“馬太效應”更加明顯,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空間遭進一步擠壓。頭部品牌的市場格局依然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行業TOP10品牌分別為:美的、格力、大金、日立、海爾、東芝、麥克維爾、江森自控約克、天加、海信。
目前國產品牌以美的、格力、海爾、海信等領先于其他中央空調品牌。其中美的和格力均屬于行業銷量第一梯隊,年銷售額在百億以上,有此銷量的品牌目前也僅有四家,另外兩家皆為日韓系品牌。
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21年全年國內中央空調市場銷售額為1120億元,銷售量為635萬臺。其中TOP5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為63.41%,分別為美的(16.13%)、格力(13.71%)、海信日立(12.13%)、大金(11.11%)、海爾(10.32%)??梢钥闯?,頭部品牌陣營中,國產品牌份額優勢凸顯,且這一陣營排位近幾年維持較為穩定。
以上數據來自產業在線
根據《中央空調市場》一季度中央空調市場總結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1季度,中央空調行業增長僅為13.83%。盡管從行業走勢來看,2022年一季度中央空調市場的表現不及預期,歐美系、日韓系品牌市場份額均有一定程度下滑,但總體上以美的為代表的國產品牌市場份額依舊保持強勁增長。
二、彎道超車,國產品牌的制勝戰略
中央空調制冷量大、送風均勻、噪音小、外觀整潔,且不占用地面空間,符合我國消費升級的需求,中央空調市場有望延續快速增長趨勢。
從數據來看(見下圖表),十年前,國產品牌占整體中央空調市場的比例為43.32%,到2019年,這一比例提升至48.32%。2020年疫情爆以來,國產中央空調品牌份額出現微降,但整體表現較為穩定。
在營銷方面,外資品牌與國內品牌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在售后服務上,國產品牌和外資品牌更是分水嶺。歐美系品牌例如特靈等保修期都在一年內,日系合資品牌保修兩年,而國產品牌率先承諾保修6年、甚至10年,直接打破追趕模式,開始引領行業。
附加值是國產品牌彎道超車的利器。如堅持空氣環境全凈化、全生命期成本最低、全效家用空氣系統、全頻譜低溫發電四大戰略,在工程市場持續增長。
三、國產中央空主調品牌更有潛力
和日韓系合資相比,國產品牌在價格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對于國內近些年在國家城鎮化進程中購房的新生代群體有極大的吸引力,不僅滿足新一代裝飾裝修的要求,還最大限度地節約了開支。
以2021年為例,美的樓宇科技聚焦于To B、To G的政企客戶需求,在能源、暖通空調、電梯、樓宇控制等業務領域向客戶提供低碳智慧樓宇的解決方案,美的制冷聚焦To C個人客戶——家用機產品主要用于住宅或小型商務樓業務,加快線上線下渠道布局,在零售端實現較大突破。海爾在物聯多聯機產品上進行了產品、方案和智慧的全面升級,聚焦差異化場景,滿足不同場景體驗的個性化需求。
格力則在冷水機組和多聯機等產品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其先后中標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成都天府機場、杭州蕭山機場、天津國家會展中心、華為上海青浦園、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速滑館等眾多大型工程項目。
從整體中央空調市場格局來看,國內中央空調業未來行業“馬太效應”將愈加明顯,市場競爭將愈發激烈,但國內品牌隨著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或將進一步擠壓外資中央空調品牌生存空間。